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
     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最大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判断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则是对吴英涉嫌集资诈骗案定性的决定性问题。
        根据2010年11月22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2次会议通过、2010年12月13日予以公布、自2011年1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以下简称《非法集资案件解释》)第四条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实施本解释第二条规定所列行为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的规定,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二)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
       (三)携带集资款逃匿的;
       (四)将集资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的;
       (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返还资金的;
       (六)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逃避返还资金的;
       (七)拒不交代资金去向,逃避返还资金的;
       (八)其他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集资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当区分情形进行具体认定。行为人部分非法集资行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对该部分非法集资行为所涉集资款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鉴于主观定性的困难性,该司法解释从客观行为上做了推测,上述八种行为可以直接依法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于“集资后不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或者用于生产经营活动与筹集资金规模明显不成比例,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肆意挥霍集资款,致使集资款不能返还的”的等情形可以推断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足为奇,可现实中也有很多集资后确实用于生产经营,在经营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导致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经营、投资者的钱无法回笼,最终导致投资者情绪波动、控告事发,对于这种情形如何认定,司法实践中还是有相当大的争议,而公司的负责人往往因为事发而锒铛入“所”,由于非法占有目的的难以认定,司法实践中则往往会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立案侦查。
        本人对这两个罪名的区别整理如下:
        1.立案标准不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多重标准(吸收存款数额、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其他):
        个人:数额20万元以上或者30户(《非法集资案件解释》)规定的30人)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10万元以上;
        单位:数额100万元以上或者150户(《非法集资案件解释》)规定的150人)以上,或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50万元以上;
        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其他扰乱景荣秩序情节严重的情形。
         (2)集资诈骗罪——单一标准(数额)
        个人:数额10万元以上;
        单位:数额50万元以上。
        由上述对比可以看出,集资诈骗罪要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立案标准低,这主要是由主体的主观恶性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决定的。
        2.构成要件不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根据 《非法集资案件解释》第1条的规定,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应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
       (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
       (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不属于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集资诈骗罪
        集资诈骗罪要求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使用诈骗的手段非法集资。详见前述。
        3.行为方式不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方式多种多样
        根据《非法集资案件解释》 第2条的规定: 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符合本解释第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条件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处罚:
       (一)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二)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三)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四)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五)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六)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七)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八)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九)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非法吸收资金的;
       (十一)其他非法吸收资金的行为。
         (2)集资诈骗罪——统指所有诈骗的手段。
        4.对案发前归还的数额的处理不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注意: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2)集资诈骗罪
        案发前已归还数额应予扣除。
        注意:行为人是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广告费、中介费、手续费、回扣,或者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不予扣除。行为人为实施集资诈骗活动而支付的利息,除本金未归还可予这地本金以外,应当计入诈骗数额。
        5.刑罚不同
         (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两档、最高刑罚为十年有期徒刑
          个人:
          扰乱金融秩序(立案标准)——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100万元/100人/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单位: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注意:数额巨大是指:500万元/500人/直接经济损失250万元以上。
         (2)集资诈骗罪——四档、最高刑罚为死刑
          个人:
          数额较大(10万元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10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数额特别巨大(100万元以上)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处无期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单位:
          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数额较大(50万元以上)——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以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15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500万元以上)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并处罚金。
            
·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案例分析
      生产、销售劣药罪
1、生产、销售劣药药的界定
(1)界定:是指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行为。
(2)本罪的行为方式包括:其一、生产劣药行为;其二、销售劣药行为;其三、生产、销售劣药行为。实施了上述任何一种行为、并达到法定实害要求的,即成立相应的生产劣药罪、销...
 
            ·绑架罪的案例分析
      一、绑架罪的案例分析
1、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案例对比
被告人袁南京欲绑架被害人林清勒索钱财。袁南京以帮助他人讨债为由,纠集被告人燕玉峰、刘钰、刘少荣、刘超参与作案。同年三月九日十四时许袁南京、燕玉峰、刘钰、刘少荣、刘超携带事先准备的作案工具,驾车到林清位于天津市静海县王口镇...
 
            ·保险诈骗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保险诈骗罪的定义                                                   
保险诈骗罪:(刑法第198条)是指以非法获取保险金为目的,违反保险法规,采用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数额较大的...
 
            ·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之缓刑
案情简介——被告人李某某驾驶三轮农用车来到本村境内的某某采油厂某井场,将其妻赵某某与其嫂杜某刮装的落地原油装上车后返回途中,其兄李某东来到井场附近村道旁,以某某采油厂委托其临时照看井场,而李某某拉运原油未向其通知为由拦挡李某某驾驶的农业三轮车,拦挡过程中,李某某缓...
 
            ·重婚罪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
被告人李某与蒋某领取结婚证,婚后不久李某因故不与蒋某共同生活,离开蒋家外出。李某回来后听说蒋某已与其办理离婚手续。李某准备与金某结婚,金某询问李某是否已与蒋某办理离婚手续,李某托朋友葛某到蒋某家探问是否真正办理离婚手续被告知确实已办理离婚手续,李某将此情况告诉金某...
 
            ·洗钱罪的辩护词
      洗钱罪是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增设的一个新罪,是否构成洗钱罪要综合考虑:行为、主管故意、是否扰乱和破坏国家的金融管理秩序等。对洗钱罪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以及被告人的供述等主、...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定义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定义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是指违反商标管理法规,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
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商标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商标专用权是商标权...
 
            ·伪证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
      1、伪证罪的定义                      
伪证罪,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                              
2、伪...
 
            ·收买被拐卖妇女、儿童罪的辩护词
      一、本案的被告人并没有实施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儿童行为,不具备构成拐卖儿童罪的客观方面。
拐卖妇女、儿童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所谓拐骗,是指行为人以利诱、欺骗等非暴力手段使妇女、儿童脱离家庭或监护人的监护并为自己控制;...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的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
      1、《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 【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