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辩权定义是什么?
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辩权定义是什么?
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辩权定义是什么呢,在合同履行中,当事人可享有三大抗辩权,这些抗辩权利的设置,是为了使当事人在法定情况下可以对抗对方的请求权,如果当事人的拒绝履行不构成违约,就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接下来让我们来为您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知识,三大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
一、同时履行抗辩权的定义
是指在没有规定履行顺序的双务 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在当事人另一方未为对待给付以前,有权拒绝先为给付的权利。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
(1)须有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根据在于双务合同功能上的牵连性,因而它适用于双务合同,而不适用于单务合同和不真正的双务合同。可主张同时履行抗辩的,系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生的对待给付。如果双方当事人的债务不是基于同一双务合同而发生,即使在事实上有密切关系,也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必须有双方当事人基于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这一要件。
这里的债务,首先应为主给付义务。在从给付义务的履行与合同目的的实现具有密切关系时,也应认为它与主给付义务之间有牵连关系,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双方互负的债务应具有对价关系。该对价关系不强调客观上等值,只要双方当事人主观上认为等值即可。
(2)须双方互负的债务均已届清偿期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使双方当事人所负的债务同时履行,所以,只有双方的债务同时届期时,才能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如果一方当事人负有先履行的义务,就不由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管辖,而让位于不安抗辩权或先履行抗辩权。
(3)须对方未履行债务或未提出履行债务
原告向被告请求履行债务时,须自己已为履行或提出履行,否则,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不过,原告未履行的债务或未提出履行的债务,与被告所负的债务无对价关系时,被告仍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原告的履行不适当时,被告可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但在原告已为部分履行,依其情形,被告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时,不得主张同时履行抗辩权。
(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同时履行抗辩权制度旨在促使双方当事人同时履行其债务。对方当事人的对待给付已不可能时,则同时履行的目的已不可能达到,不发生同时履行抗辩权问题,应由合同解除制度解决。同时履行抗辩权存在的基础在于双务合同的牵连性。所谓双务合同的牵连性,是指给付与对待给付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可分为发生上的牵连性、存续上的牵连性和功能上的牵连性。所谓发生上的牵连性,是指一方的给付与对方的对待给付在发生上互相牵连.即一方的给付义务不发生时,对方的对待给付义务也不发生。所谓存续上的牵连性,是指双务合同的一方当事人的债务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由致不能履行时,债务人免除给付义务,债权人亦免除对待给付义务。所谓功能上的牵连性,又称履行上的牵连性,是指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所负给付与对方当事人所负对待给付互为前提,一方不履行其义务,对方原则上亦可不履行,只有如此,才能维持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同时履行抗辩权正是这种功能上的牵连性的反映。
上述思想正是诚实信用原则的应有之义,所以,同时履行抗辩权也是诚实信用原则所要求的。当然,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也限制了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滥用。在当事人一方已为部分给付时,对方当事人若拒绝其给付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则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二、先履行抗辩权的定义
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合同法》第67条)。在传统民法上,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的理论,却无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中国合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这一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发生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双务合同中,基本上适用于先履行一方违约的场合,这些都是它不同于同时履行抗辩权之处。
先履行抗辩权的定义的 构成要件
(1)须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
(2)两个债务须有先后履行顺序。
(3)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其履行不合债的本旨。
三、不安抗辩权的定义
是指双方合同成立后,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履行合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不安抗辩权的成立条件
(1)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
不安抗辩权为双务合同的效力表现,其成立须双方当事人因同一双务合同而互负债务,并且该两项债务存在对价关系。
(2)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
不安抗辩权制度保护先给付义务人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后给付义务人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害及先给付义务人的债权实现时,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
所谓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包括:其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其他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情况。
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如果在订立合同时即已经存在,先给付义务人若明知此情而仍然缔约,法律则无必要对其进行特别保护;若不知此情,则可以通过合同无效等制度解决。
(3)有先后的履行顺序,享有不安抗辩权之人为先履行义务的当事人。
(4)先履行义务人必须有充足的证据证明相对人无能力履行债务。
(5)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经届满清偿期。
(6)后履行义务未提供担保。
(7)合同法68条之规定。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为了可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的利益而有三大抗辩权的产生,那么您了解了关于合同履行的三大抗辩权定义是什么了吗?我们提醒您我们应该要熟练的掌握这些知识,那么在以后的合同履行中就可以更加理智的维护自己的利益,也知道以何种手段来维权。
·有瑕疵的合同已履行该怎么办
有瑕疵的合同已履行该怎么办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主观或者客观的因素,往往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瑕疵履行的情况。那么有瑕疵的合同已履行,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产生的后果有哪些呢?接下来由的我们为您解答。一、合同瑕疵履行的法律后果在债务人瑕疵履行时,由于...
·承租人要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承租人要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一、承租人要求提前终止租赁合同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1、承租人在没有过错的情形下,租赁的房屋毁损灭失的,这种情形通常是指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如:地震、火灾等。
2、租赁的房屋危及承租人的安全或者健康的,即使承租人订立合同时明知该租...
·一、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吗?
一、出租人有权解除合同吗?有权解除,在以下情况可以直接解除:1〕 将承租的房屋擅自转租的;2〕 将承租的房屋擅自转让、转借他人或擅自调换使用的;3〕 将承租的房屋擅自拆改结构或改变用途的;4〕 拖欠租金累计6个月以上的;5〕 公有住宅用房无正当理由闲置6个月以上的;6〕 利用承租...
·安全网购销合同范本是怎样的?
安全网购销合同范本是怎样的? 安全网购销合同
工程名称:
项目名称:
甲 方:
乙 方:
建 设 方:
监 理 方:
签订地点:
签订日期:
合同编号:
甲方: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总承包部 (以下简称甲方) 乙方: ①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
·不同信贷合同生效日期是怎么样的
不同信贷合同生效日期是怎么样的 一、保证合同的生效
借款合同纠纷中的保证,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第三人与贷款人签订保证合同。保证合同一经签订即生效;
二、第三人和贷款人、借款人共同签订担保贷款合同。担保贷款合同中有保证条款,或虽无保证条款,但第三人在“保证人”栏目内签名或者盖章...
·国企签什么版本合同比较好
一、国企签什么版本合同比较好?
国企签什么版本合同比较好
一、国企签什么版本合同比较好?
国企签劳动合同。
企业(包括国企)不存在编制一说,上个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企业经营自主权了。
编制通常是指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由财政拨款的编制数额由各级人事部门制定,财政部门据此拨款,通常...
·附条件的合同条件未成就的法律效力生效了吗?
附条件的合同条件未成无法律效力《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一百五十八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但是根据其性质不得附条件的除外。附生效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自条件成就时失效。二、附条件合同所附条件的特点1、所附条件是由双...
·家庭装修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家庭装修合同包括哪些内容?
家里买了房肯定需要按照自己的喜好装修一番才会满意入住,但很多人都不太懂装修操作程序,因此需要请人做事,承包给别人装修之前肯定是要进行协商,包括价格、施工方案、房屋装修质量等,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会签订合同。那么家庭装修合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下面是我们提...
·赠与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赠与合同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一、赠与合同的性质是什么
赠与合同一般具有下列性质:
(一)双方行为。赠与合同须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一致才能成立,如果赠与人有赠与的表示,但受赠人并没有接受的意思,则合同仍不能成立,故与馈赠这种单方行为不同。
(二)诺成行为。多数国家承袭罗马法的传统,规...
·保险合同解除形式有哪些
保险合同解除形式有哪些 一、保险合同解除形式有哪些
保险合同的解除,一般分为法定解除和意志解除两种形式。
(1) 法定解除
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当法律规定的事项出现时,保险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依法对保险合同行使解除权。法定解除的事项通常由法律直接规定。但是,不同的主体有不尽相同...
·合同原则具体包括了哪些
合同的基本原则具体有:1.平等原则《合同法》第3条规定:“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平等原则是指地位平等的合同当事人,在权利义务对等的基础上,经充分协商达成一致,以实现互利互惠的经济利益目的的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三方面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