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制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国有企业改制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不会一成不变,常常面临着改革。俗话说,有因必有果,在复杂外部环境和内部自有环境的作用下,企业常面临较高的风险,此时企业股东应做的就是正确把握改制方向,规避潜在风险。在所有的企业形式中,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而存在,那么国有企业改制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下面请听我们详细介绍。
企业改制的法律风险是指企业改制行为对改制行为的参与者或利益主体产生的各种法律责任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从责任性质上看,有承担民事责任或遭受财产损失的风险、承担行政责任的风险、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从承担责任与风险的主体的身份来看,可以分为原企业出资人(面临的国有资产转让后对价不能收回或国家追究)的责任风险、企业债权人的(受偿不能的)风险、企业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面临的(受让资产存在瑕疵或原企业存在隐形债务需要承担)风险、资产评估机关面临的(资产评估不实的)资产评估风险、企业职工面临的(失业下岗或身份置换而得不到补偿)风险等。
1、企业改制法律风险的主要原因
(1)来自国企原出资人方面的原因:国有企业出资人在对国有企业资产进行处置时,因为各种原因,一般希望国有资产能够“卖个好价”或在新企业中占有更多的股份,往往在资产清查或资产评估过程中对相关人员施加影响和压力,造成资产评估不实或国有资产估价虚高,有时甚至还会出现虚报资产或隐瞒债务的情况。
(2)来自原国有企业管理经营者的原因:原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改制前由于法律意识薄弱或不负责任往往会以企业财产对外进行担保,形成各种隐形债务,而这些债务往往在账面上得不到体现。另外,由于他们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任务以及基于其他原因,往往会在资产清查或资产评估的过程中虚报资产或隐瞒债务。另外,有些经营管理者利用改制之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隐瞒或私分国有资产。
(3)来自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方面的原因:有些新股东或资产受让人的资产规模和信用状况较差,有时通过欺诈或其他不正当途径与企业原国有出资人代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或参与拍卖,但根本无力支付对价,导致国有资产在转让并注销之后,国家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对价。
(4)来自国家追究的政治、法律风险(政治原因)一方面由于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各种情形,另一方面,由于受原有旧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一般和当地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出现政府或部门的领导班子调整,如果关系协调不畅,很多国企老总或改制后的公司领导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5)来自原企业债权人方面的原因:有些债权人由于对自己权利的懈怠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在改制的过程中没有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在改制完成之后,由于原企业已经面目全非,所以便将改制的相关主体全部告上法庭,使很多人遭受诉累之苦。
(6)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资产评估机构的过错导致对国有资产的资产评估报告存在缺陷;企业员工思想观念没能完全扭转,心态失衡时会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原有改制方案设计上有缺陷,没有经过充分论证和周密计算或依据的政策有误差;国家颁布的改制政策前后不一致,各地的做法也不统一,导致适用时无所适从等等。
2、企业改制法律风险防范原则与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出台的司法解释的内容不仅为已改制完毕的企业提供解决纠纷的依据,也可以为尚未或正在进行改制的企业起到指引和警示作用。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应自觉以改制的司法解释作为制定改制方案的依据,产权归属和债务承担的安排应依照司法解释的内容作出,并以其作为评估改制行为的标准,一方面可以避免或减少日后的纠纷,另一方面在发生纠纷以后也可减少诉讼中的法律风险。
具体来讲,为减少改制及此后相关诉讼过程中的风险,在设计和评估企业的具体改制方案和进行相关改制操作时,应综合考虑和审查如下一些因素:
(1)被改制企业是否经过严格的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程序,清查报告和评估报告是否经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确认、核准或备案;
(2)改制方案或相关协议是否体现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违反国家强制性规范或政策,是否存在无效或可撤销因素;
(3)若将企业进行出售的,有关协议是否经过有关人民政府批准,国有资产的受让人的资产规模和信用状况是否合乎国家要求;
(4)是否进行了相关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置换、变更、注销登记;
(5)负有金融债务的企业,在处置企业资产之前是否进行了金融债权保全;
(6)企业在改制的过程中是否公告或书面通知债权人,是否和债权人就债务清偿问题达成了协议或采取了其他清理措施,是否存在遗漏或隐瞒债务的情形以及隐形债务(如担保债务);
(7)是否充分地保护了企业原有职工的利益,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对有关改制方案是否同意,是否在安置补偿、医疗和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的工资与保险等方面存在后遗症;
(8)是否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对企业土地使用权、工业产权等进行权利变更登记,对企业法人进行变更或注销登记。
以上就是国有企业改制风险的主要原因,因为国有企业在出资人、企业管理经营者上的特殊性,以及面临的国家政治、法律原因,使国有企业在改制时注重风险预测与风险监控,制作出适合自己企业情况的改制方案,在操作时更加谨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果还有相关疑问,可以咨询网站的在线律师。
·公司法董事救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董事身为公司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董事会当中的每一个成员自然有其必备的权力,当某些权力被非法所剥夺或者侵害的情形之下,董事会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救能力。因为在我国的公司法当中赋予了董事会成员自我救济的法律依据,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公司法董事救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公司法董事...
·公司降薪不辞退合法吗?
公司降薪不辞退合法吗?
公司降薪不辞退合法吗?
?不合法的,你可以先协商,若是协商不成,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变更的流程是什么?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变更的流程是什么
在我国,根据公司的类型以及人数的会有不同的公司,例如,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司的章程中,对于公司法人进行变更是要遵循一定的流程以及法律规定的,因为公司法人变更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由于变更的具体内容不同,相应的手续材料也是不相同的,我们针对...
·公司解散的原因有几种
公司解散的原因有几种
近些年的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公司解散后未进行清算,债权人起诉股东的经济纠纷案件,公司解散是保护股东权益的手段,引起公司解散的原因有哪些?解散后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是手段,公司解散后未进行清算怎么办?看完下文您就明白了。
一、公司解散的原因有几种
公司解散...
·公司股东抽逃出资会怎样
一、公司股东抽逃出资会怎样?
公司股东抽逃出资会怎样
一、公司股东抽逃出资会怎样?
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
·一、 公司雇员可以随时辞职吗?
一、 公司雇员可以随时辞职吗?不可以适时辞职,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法律规定,提前30天以书面形式提出。如果员工不辞而别,未作说明,单位可视情况发展作出处理,如果员工仅是失踪了几天,又回到公司则应视为旷工,如果员工持续不归,经通知仍不回公司或无法通...
·《公司法》规定股东投票权利有哪些
公司无论是重组还是合并都需要股东进行投票,但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公司法规定股东投票权利有哪些?正常情况下股东的投票权关系到公司未来的发展,而且在公司的管理过程中股东的投票关系到管理人员是否更改,日常的重大决策也是股东投票才可以进行的。一、公司法规定股东投票权利有哪些股东的投票权是指...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司法人可以退出吗?
公司的设立在我国是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条件,而且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手续,在这个手续的办理过程当中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同时,我们国家公司还存在着法人公司的法人一系列行为也是需要受到法律约束的,因此很多人想要了解一下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司法人可以退出吗?
一、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司法人可以...
·企业办理五险一金需要什么证件?
五险一金是国家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它对职工的医疗、养老都起到了基本的保障作用,是每个企业都应为员工办理的,也是企业为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福利报酬。一般情况下,员工入职后,企业会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不需要员工独自办理。那企业办理五险一金需要什么证件?我们带您一起了解一下相关的知识。
...
·公司解散要给代通知金吗
公司解散要给代通知金吗
1、用人单位提前解散,依法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为在本单位工作一年补偿一个月的标准。
2、代通金是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情形方可适用。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
·企业用人单位裁员补偿金怎么算的
企业用人单位裁员补偿金怎么算的
企业发展困难的话都会选择采用裁员的方式来减轻自身的压力,降低企业运营所需要的成本,不过裁员的进行中员工是可以获得一定补偿的,这些补偿金是需要公司进行赔付的,虽说如此,但当前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裁员经济补偿金是如何计算的,那具体来说裁员补偿金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