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法条文内容是什么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法条文内容是什么
近年来,国家为了调控税收,开始营改增试点,从国家角度去看,增值税是归国税,营业税是归地方,实际上是为了将税收收归中央。营业税是不可以抵扣的,但是税率相对来说会低,增值税是可以抵扣,交销项税与进项税的差额就为应纳税额,因此这就给很多企业钻空子,虚开发票成了爆发期。下面我们就“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法条文”进行相关介绍。
一、后营改增时代:虚开案件步入爆发期
(1)税务机关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采用实物流、现金流、发票流必须一致的机械刻板标准。但是,实践中交易形式多样,货、票、款相分离的现象十分常见,难以保证三流的一致。而已有的税收法规政策又不得不执行,这就使虚开案件大规模爆发,纳税人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2)刑法起刑点过低、处罚过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关于适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通知(法发[1996]30号),虚开税款数额达到1万元以上即可定罪处罚;虚开税款数额50万元以上的即可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过低的起刑点和过重的处罚也导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多发。
(3)金融、房地产、建筑有其显著行业特点,易发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这些企业一来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特别是房地产、建筑行业,金融以国有为主好一点;二来交易金额巨大,一笔小发票就会构成犯罪,巨额交易风险更大;三来机构分布广泛,管控难度大。尤其是分支机构不懂税法的工作人员最勇敢。在营改增的转型期,这些行业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段阵痛期,人员和制度都需要时间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一般都是双罚制。对企业要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对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一旦被认定为犯罪,真可谓“人才两空”。不仅如此,为了核实虚开的刑事证据,一般都会一查到底。因此,涉及企业众多,经济责任巨大。
二、如何应对虚开增值税发票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1)内控制度要健全
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到位,确保发票、合同、交易凭证准确、完整;人员的分工要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互不认账;相关人员之间要建立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避免相关人员钻制度漏洞。
(2)人员培训要到位
许多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甚至包括财务人员,对如何认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责任认识不足,容易随波逐流,触及虚开的高压线。所以,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一定要做到位。
(3)采购与销售是重点
销售和采购环节关系到货物流、资金流和发票流的走向。所以采购和销售环节是防范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风险的关键点。
(4)规避关联交易风险
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往往因为交易各方的关系密切,更容易发生交易不规范,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违法的现象,这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所以,企业如果存在关联交易,更要注意交易环节、凭证、现金流和发票的合法合规,规避风险。
(5)风险早处置,雷区不能碰
处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争议和看病一样,讲究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风险发生前期更便于规范不合规行为,纠正违法行为,减轻法律责任。对于虚开行为,企业要坚决杜绝,不可心存侥幸。
三、办理虚开增值税发票案的4个关键点
(1)办理案件策略和重点要明确
各执法司法机关在办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过程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税局以征税为主要目的,司法机关以追究刑事责任为主要目的,纪委等交办敏感案件具有更强的政治因素,也最为复杂。在办理这些案件时,也要相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2)是否实际造成少缴税款的结果要清楚
虚开案是以实际少缴税款数额来定刑的,也即为传统刑法上的“结果犯”,实际造成少缴税款的结果才能定罪处罚。若交易中存在居间合同、垫付资金、转让债权等虽然票、货、款不一致,但并未造成少缴税款结果,也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情形不宜认定为虚开。
(3)审查证据是否合法、充分是重点
证据问题是办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件的另一个关键点。常见的问题包括:据以定案的证据未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仅凭口供证据定案,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税务机关移送的证据未经过证据转换便作为刑事审判的证据等等。在我们解决税务争议的实践中,这些问题都曾经作为翻案的关键点。
(4)税法和刑法的交叉适用要仔细
由于我国刑法对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规定比较笼统,刑事司法过程中常常遇到障碍,不得不参照适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税收法规政策。所以,在处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案件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目前的司法实践,正确看待税收法规政策的效力和作用。
四、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法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虚开发票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单位犯本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按照刑法条文来说,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要获刑的,情节严重要判处无期徒刑。另外情节轻重的判断不能说直接按照刑法规定,因为刑法的约定相对来说是比较笼统的,需要参照国税局颁布的税收法规来衡量,并且综合考虑实际情况,才能判断获刑情况。以上就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刑法条文”的解答。
·抢劫预备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一、抢劫预备犯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为抢劫犯罪行为作预备的,准备的犯罪的人属于预备犯,可按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二条 【犯罪预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
·拘留时间到了要去拘留所接人吗
拘留时间到了要去拘留所接人吗?不需要办手续,放人时拘留所给被拘留人出具一份解除拘留通知书。拘留到期的时间是给家属通知单上最后那天的次日。行政拘留是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通常适用于严重违反治安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法律对它的设定及实施条件和程序均有...
·法律上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一、法律上违法和犯罪有什么区别?
1、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没有触犯刑法,只是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法规,而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2、处罚的方法不同。违法,民事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服刑人员减刑有哪些程序?
一、服刑人员减刑有哪些程序?
服刑人员减刑需要遵守表现良好→提出减刑的请求→监狱审核→确定满足减刑的条件之后→上报检察院→确定减刑的年限的程序。
被判处减刑的服刑人员,在服刑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有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
·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什么?责任心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不论在为人处世还是在生活工作中。但是,不能否认有些人缺乏责任心,对工作便是玩忽职守,但我们要知道玩忽职守也是一个犯罪的行为,那么,您一起来了解一下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是什么吧。
玩忽职守罪的客观方面有哪些表现
1...
·入屋抢劫罪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入屋抢劫罪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一、入屋抢劫罪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犯抢劫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
·监察委员会怎么逮捕犯罪人员?
一、监察委员会怎么逮捕犯罪人员?、
监察委不能直接逮捕,但对涉嫌职务犯罪的,可以将调查结果移送人民检察院依法审查、提起公诉。
(1)有证据证明发生了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既可以是单一犯罪行为的事实,也可以是数个犯罪行为中任何一个犯罪行为的事实。对实施多个犯罪行为或者共同犯罪案件的...
·哪些行为构成组织传销罪
哪些行为构成组织传销罪
传销其实就是通过不断的发展下线,通过不法手段谋取暴利的行为。在很多国家,传销都是一种扰乱经济秩序、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的行为,组织传销构成犯罪。而常见的构成组织传销罪的行为有哪些?我们将在下文中为您解答。
一、哪些行为构成组织传销罪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
·信用证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利用信用卡实施诈骗的情况,还有使用信用证进行诈骗的,其中前者会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而后者则属于信用证诈骗罪。既然构成了犯罪,那肯定就要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那其中信用证诈骗罪量刑标准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一、信用证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
·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区别是什么?
1、行为的方式不同。
抢劫罪是由行为人对被害人当面威胁使用暴力,且明示实施。
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既可以当面,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电报等形式发出。
2、行为的内容不同。
抢劫罪一般是以杀害、伤害等...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是多久?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是多久?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效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